侯孝賢,1947年生,廣東梅縣人,國立藝專電影科畢業。

侯導演
1973年進入電影界,擔任名導演李行的場記、助導,並從事編劇,作品有《早安台北》、《蹦蹦一串心》等。自1981年《就是溜溜的她》起開始擔任導演,並與陳坤厚搭檔,由侯孝賢編劇、陳坤厚擔任攝影師,兩人輪流執導,拍攝一系列頗為賣座的商業片。

1982
年的《在那河畔青草青》因為影片的清新風格與環保概念,博得當時新派影評人的一致讚揚,成為「台灣新電影」運動的一次前奏。1983年侯孝賢與萬仁、曾壯祥合拍的《兒子的大玩偶》,為台灣新電影開啟新的紀元。同年拍攝的《風櫃來的人》,與之後的《冬冬的假期》(1984)、《童年往事》(1985)、《戀戀風塵》(1986)等片皆為侯孝賢自傳性電影階段,他在這些影片裡所關注的青少年成長、鄉土題材與所發展出來的美學風格成為台灣新電影的重要標記,對當時與以後的台灣電影影響深遠。

在《尼羅河女兒》(1987)輕觸當代台灣灰色寓言之後,侯孝賢由鄉土題材轉而處理歷史題材,《悲情城市》(1989)、《戲夢人生》(1993)及《好男好女》(1995)合稱「台灣三部曲」,影片所處理的歷史涵蓋日據時期、二二八事件以及九年代台灣的當下。其中《悲情城市》於1989年獲得威尼斯金獅獎,不但奠定侯孝賢國際電影大師的地位,也為其後的台灣電影開拓出「國際影展路線」。

 

1993年的《戲夢人生》為其創作歷程中的一次顛峰,其最著名的長鏡頭、固定鏡位、空鏡頭等,在此片徹底發揮。1996年的《南國再見˙南國》試圖回歸創作初期的直覺,捕捉台灣當下的現代節奏。1998年的《海上花》突破過去寫實的基調,以細膩富麗的電影鏡頭述說一則世紀末的滄桑寓言。到了2001年的《千禧曼波-薔薇的名字》則更加擺脫以往的影片風格,以同情的觀點捕捉現代都會年輕世代的浮世風景。

侯孝賢以其長鏡頭美學、固定鏡位、忽略敘事因果關係、寫實風格等為其影片特色。

侯導演 得獎紀錄

1983
以《風櫃來的人》獲得法國南特三洲影展最佳影片。

以《小畢的故事》獲得第二十屆金馬最佳改編劇本獎。

1984
以《油麻菜籽》和廖輝英一同獲得最佳改編劇本獎。

1985
以《童年往事》和朱天文一同獲得最佳原著劇本獎。

以《冬冬的假期》獲得法國南特三洲影展最佳影片;第三十屆亞太影展最佳導演;   盧卡諾影展特別推薦獎。

1986
以《童年往事》獲得柏林影展國際影評人獎;第三十一屆亞太影展評審委員特別獎。

1987
以《童年往事》獲得鹿特丹影展非、歐、美洲最佳影片。

以《戀戀風塵》獲得法國南特三洲影展最佳攝影獎及最佳音樂獎。

以《尼羅河女兒》獲得義大利都靈影展評審特別獎。

1989
以《悲情城市》獲得第四十六屆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第廿六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1993
以《戲夢人生》獲得坎城影展評審團特別獎。

1995
以《好男好女》獲得第三十二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新加坡影展影評人費比西獎。

1998
以《海上花》獲得第三十五屆金馬獎評審團大獎。

2004
以《咖啡時光》榮獲釜山影展「亞洲電影人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ityofsadn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