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树芬,台湾电影演员。
侯孝贤这样说起发现辛树芬:
我挖掘了她,她那时还是学生,正在街上闲逛。我给她名片记下了她的电话号码,告诉她我想拍她。当时我并没有打算让她出现在我之后的每一部电影中,而只是在《童年往事》中有一个非常短的镜头。但我发现她是一个非常好的女演员,非常自然熟练,虽然她以前从未表演过,这就是我们合作关系的开始。
- Jun 05 Thu 2008 00:19
悲情城市演員-辛樹芬
- Jun 04 Wed 2008 23:59
悲情城市演員-梁朝偉
梁朝偉
簡介:梁朝偉和妹妹由母親獨自撫養成人。1982年加入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成為一名電視演員(據梁朝偉的說法,他原本對演藝圈並無興趣,是因為受到友人周星馳的慫恿才報名參加徵選。沒想到梁朝偉一試即中並迅速走紅,而周星馳則等待了約八年之久才成名。)梁朝偉一開始主持兒童節目《430穿梭機》,第一部正式演出的劇集為《香城浪子》,並於該劇開始受到矚目。且透過《鹿鼎記》、《新紮師兄》和《絕代雙驕》等電視連續劇逐漸出名,而與湯鎮業、黃日華、苗僑偉、劉德華有「無線五虎將」之稱號。但他並不挶限於喜劇片,在之後的《悲情城市》(1989)、《喋血街頭》(1990) 等電影的表演中有多面表現。
- Jun 04 Wed 2008 16:59
歷史的門廊中喑啞的安魂曲
文/黃建業(台灣著名影評人)
- Jun 04 Wed 2008 16:16
「回歸」、「祖國」、「二二八」:《悲情城市》中的台灣歷史與國家屬性
文/林文淇
- Jun 04 Wed 2008 15:04
侯孝賢新作- 紅氣球報導
主題曲:「被遺忘的時光」 導演侯孝賢新作「紅氣球」主題曲
蔡琴被遺忘的時光 變身法文版
- Jun 04 Wed 2008 14:01
我是《中央日報》沒落的罪魁禍首
我是《中央日報》沒落的罪魁禍首
解除報禁是台灣政治史上一件劃時代的大事,自一九五一年六月十日起實行的報紙登記限制和一九五五年起實行的報紙增張限制,在一九八八年一月一日正式走人歷史;更重要的變化是,對報道內容的管制開始不再名正言順。作為台灣解除報禁的核心當事人,邵玉銘對此感觸良多。
- Jun 04 Wed 2008 13:59
228、823…鏡頭在現場
228、823…鏡頭在現場
- Jun 04 Wed 2008 00:26
悲情城市 - 編劇簡介
- Jun 04 Wed 2008 00:25
二二八始末
1947年2月27日下午七點半左右,「台灣省專賣局台北分局」查緝員傅學通、葉得根、盛鐵夫、鍾延洲、趙子健、劉超群等六人及四名警察,在台北市的天馬茶房前(今 延平北路附近),發現一名40歲並育有一子一女的婦人林江邁正在販賣私煙,查緝員沒收林婦所販賣的香煙及身上所有的錢財。而林婦表示家計困難而跪地求饒。但是查緝員一直堅持不讓步,使周圍民眾越聚越多,之後林江邁被查緝員葉得根以槍托公然擊傷頭部。民眾目睹此景後,因憤怒而將查緝員包圍,傅學通等人開槍示警,卻失手擊傷了市民陳文溪(當時年僅約二十歲,次日死亡)。隨後查緝員逃至永樂町派出所,後轉至警察總局,激憤的群眾在當天晚上包圍警察局,要求懲兇,但由於警察局長官包庇下屬,民眾得不到滿意的答覆。
隔天2月28日,因為前一天的事件,台北市部分地區展開罷工、罷市,許多市民除了前往肇事查緝員所任職的專賣局分局抗議之外,還要求公賣局分局長歐陽正宅下臺負責。群眾抗議中,發生零星焚燒事件並造成一名警察死亡。之後抗議群眾集結於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門口請願示威,過程中公署衛兵對市民開槍並造成傷亡,使民眾情緒更為激昂。抗議民眾因此轉進公署附近的台北新公園(今二二八和平公園)繼續示威集結,並同時在位於新公園內的台灣廣播電台,廣播報導事件始末。至此,長期對中華民國政府不滿情緒,加上臺灣行政長官處理不當,因而從3月1日起,終於爆發了全島性的反抗政府事件。
- Jun 04 Wed 2008 00:22
解析- 侯孝賢
戲戀人生-侯孝賢電影研究 文 / 王廷琿
侯孝賢,台灣當代最重要的導演,在八0年代引領台灣新電影起飛,1989年以《悲情城市》一片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將台灣電影一舉帶向國際影壇,即使在新電影結束後的整個九0年代,他的創作力依然不減。但直到去年麥田出版了這本『戲戀人生-侯孝賢電影研究』,我們才有了第一本侯孝賢電影研究的專書。
- Jun 04 Wed 2008 00:21
悲情城市 - 賞析心得 (495J3008
悲情城市,內容是描寫台灣光復初期,一個背景頗為複雜的家庭的故事。第一代當家是幹黑道的,到了第二代,老大似乎是繼承父業!?,開了間酒樓,說話做事很有江湖風範;老二在日治時期被充軍南洋,從此不復返;老三人品十分低劣,從上海的「日軍戰俘迎」釋放回來後,精神有點失常;老四在八歲時頭部受傷,從此又聾又啞,在外地開照相館維生。
其中很有趣的是,家中三名成員各代表著當時台灣社會三個不同的角色:老大非常本土,老三和大陸人有所交流,老四則是讀書人,常和許多知識份子交流,無論本省外省都有熟識。
這部片子讓我聯想到了《寒夜》,在不同的時代受到同樣的壓迫。只是《寒夜》裡的人物窮到要哭爸,《悲情城市》則比較偏向於資產階級和知識份子。
- Jun 04 Wed 2008 00:18
495J3020沈君翰 悲情城市心得
495J3020沈君翰 悲情城市心得
這是一部利用平凡的大家族描寫對照大時代的一部作品,當時電影上映造成了很大的震撼,故事劇情描寫國民政府治理台灣初期的情形,整個舞臺在台北的金瓜石與九份取景為主,從一個家庭的故事反映出時代變遷及政權輪替過程中,所造成的衝突,探討台灣人的處境及身份認同的問題。